中花

标题: 天柱山:寂寞的菩提 [打印本页]

作者: 木子金军    时间: 2009-12-25 14:11
标题: 天柱山:寂寞的菩提
在天柱山(位于安徽潜山县境内),我听作家邓友梅讲了一个真实而美丽感人的故事:多年以前,日本作家水上勉来到天柱山,在三祖寺悄悄拿走了一粒菩提籽,种植在家乡的院落。不想,这菩提籽竟然发芽、长大了……深居岛国,白发苍苍的水上勉面对这从异域而来的菩提树,竟在心灵里摇曳出一份浓浓的感恩之情……也正是这情,成就了中国作家邓友梅与天柱山的缘分。为了却异国作家的心事,邓友梅不声不响来到三祖禅庭,代水上勉还了心愿,又悄悄地回去了……

尽管一切都是在悄悄中完成的,但当邓友梅先生第二次来到天柱山,忍不住讲出这段故事时,我发觉,天柱山实际上也已成为邓友梅心头一个无法释怀的情结。

顺着邓友梅先生的话语,我脑海里立即闪现出水上勉与那株菩提寂寞相视的样子。而这,又使我奇怪地想到我所崇敬的天柱老人乌以风与天柱山寂寞相守、顾影自怜了一生的情形。一个人游遍天下名山容易,而终生厮守一座山殊非易事。一生都为一座山修路、建亭、修志更是难上加难。可这一切乌以风先生都做到了——我无法知道人终其一生守住一座山是什么滋味,但我至今忘不掉,当与晚年的乌以风相识时,他那平静得就像一泓秋水般澄澈的嗓音和胸怀——他仿佛就是一株寂寞的菩提,以至于寂寞得当作家余秋雨寻找寂寞的天柱山时,竟然忽视了他的一生,和他那本厚厚的《天柱山志》。应该说,余秋雨对天柱山灵性和沉重的寂寞的发问是准确的。寂寞就是这样“擦肩而过”。

“天柱通神!”作家王蒙为天柱山喝彩。

“天倚此柱,地挺乃峰!”作家张贤亮也深有感叹。

“野性并诗心,原来俱在此。”这是作家邵燕祥发现的欢欣。

也许,现代的作家们已无法重回闲适的古典和浪漫了,但我还是惊异地发觉他们对天柱山水的文化咀嚼和对这份山水理解和认同的惊人相似!

诚如陶渊明悠然见南山,是采摘那株精神的菊;李白纵情山水,是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梭罗结庐瓦尔登湖,就渗滤进湖水美妙的思想及人格……天柱山,作为人类人文精神中的一个驿站,并成为文人心目中能够点燃或辉煌或平淡或失意的人生的灯盏由来已久了。李白、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都曾在这里一个个留下了“万里归来卜筑居”、“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的慨叹。直至今天,人们也许还会责备他们留下空洞洞的豪言壮语而无法兑现,但又有谁能够否认,天柱山不是他们漫漫坎坷人生路上的一盏心灯呢?

无论是在宫廷深深的忧愁里,还是在满目繁花的喜悦中,天柱山肯定都会在他们脑海中倏而闪亮过,照亮他们一段或失意灰暗或得意光明的人生之路。天柱山水曾经滋生过他们心灵中成长的精神菩提?

当他们怀想天柱山时,天柱山那刚劲峻拔的山峰和脊梁尽管孤傲,但又该是何等苍迈和有力!天柱山那份自然和恬静,又是多么平和与冲淡!汉武帝封岳是禅封,隋文帝废岳是禅废,当一个人如同一座山经历过从生命的高台跌入荒凉的深谷,寂寞开无主,悄然独立,未尝没有一副铮铮铁骨而凸现出大彻大悟的化境!

缘此,天柱山也是一株寂寞的菩提吧!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9-12-26 02:3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星天外    时间: 2009-12-26 13:44
好帖子,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