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前门三代住家忆旧事 [打印本页]

作者: 木子金军    时间: 2009-12-25 13:18
标题: 前门三代住家忆旧事
30年代:除了吃就是玩儿嘛

讲述人:郭德瑞

1919年,我的父亲拜前门大街廊房二条的瑞华斋做学徒,学做锦盒,1936年我在这里出生。

廊房二条在解放以前是世界闻名街巷,世界各国政界人士全来这里买珠宝玉器。德源兴——世界闻名的翡翠大王铁保亭就在这条街上,西口福德润是明朝大将常遇春的后代开的,我们都叫他常八。那时候,中国四大绝艺大师王树森、潘秉衡、何荣、刘德盈每个礼拜都得在廊房二条的永元斋光亮铺呆上三四天。

说起玉器大王王树森先生的典故来啊,我能给你讲上三天三夜。这位中国的玉雕大师,全世界各国都想把他弄走。玉器界都知道有一块名叫“卅二万种”的巨型翡翠,传说这块料是19世纪末一个云南人用十吨茶叶和十吨木材从缅甸买来的。这块玉料后来一直下落不明,直到1949年才在上海一家外国银行的地下被发现了,还是周恩来总理亲自下令派军队保护将这块玉料运到了北京。这块料后来送到了北京玉雕厂,由王树森主持设计制作了“四大国宝”——现在在复兴门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出。王树森拿到这块料的时候它还缺一块,后来在故宫博物院的一件展品上,王树森看到了一个标着“乾隆年间制”的物件儿,他一眼就认出了那块料,正是‘卅二万种’上的,他在前门做学徒的时候就曾见过,肯定不是乾隆年间的。这件事儿,王树森一直没说,直到过世之前,他才告诉我。

世界闻名的玉器一条街自然少不了贼惦记。我小的时候,曾亲眼目睹一起玉器抢劫案。1949年初的一天,一个穿大褂戴黑礼帽的男子从小汽车上下来,走进了天瑞祥。一句话不说,就用枪指了指托盘,意思是让店家把珠宝玉器交出来,之后出去又抢了恒源祥。出门的时候他放了一枪,廊房三条一个小学徒当场被击中,紧接着出去抢的是前门储蓄所,又放了两枪。我目睹了整个过程。

我觉得我小时候那会儿,是前门儿最好的年代。那会儿可不是除了吃就是玩儿嘛。

先说吃,我小时候一出家门就是赫赫有名的门框胡同小吃一条街——从廊房头条到大栅栏南北向的一条小胡同。那时候娱乐场所都在大栅栏,什么三庆戏院、广德楼戏院等等。散场以后,大家就都走到门框胡同上去吃东西。当年的同乐电影院,散场的出口就在门框胡同,深夜一两点散场后,是这条街买卖最旺的时候,那意思,跟现在的簋街差不多。门框胡同和廊房二条路口有一个“大酒缸”,就是一个酒铺子,那些唱戏的角儿们,开戏前或是散戏后,都跟那儿站着喝酒。旁边儿有一家“羊头马”,他们家每天精选二十个特别好的羊头在那里卖。所有的羊头都得先择一遍,择下来的那叫“猫搭拉”,只能喂猫。马家家传的切肉大刀,切出来的肉跟纸一边儿薄,再配上祖传的十三味调料,美味极了。什么尚小云、马连良、裘盛戎都在那儿吃羊头肉。我最喜欢的小吃有这么几样:德兴斋的烧饼啊,现如今已经绝种了。那个芝麻啊,要掉下来,是整个一块都掉下来,满极了。德兴斋的烧卖,我认为是最好吃的,不比“都一处”差;还喜欢去买富顺斋的酱牛肉,比月盛斋的不在话下;同艺馆的爆牛肉炒烧饼,烧饼一炒整个一条街都是香的……

当年的娱乐场所基本都集中在我家门口,我小时候天天晚上都有戏听,而且都不用花钱的!金少山唱《失·空·斩》那出,他演马谡,演到诸葛亮要治他罪的时候,他要跪地,这时候得有一人“啪”地给他扔一垫子,这个人就是“检场”。那会儿我和弟弟和这个检场混熟了,几个戏园子他都带我们哥俩随便看,所有有名的角儿全都看了。

吃的方便,玩的方便,晚上没事儿遛遛弯也不错。前门楼子正阳门北边儿以前有个棋盘街,再过去单有一城墙,城墙里头是一大花园——也就是现在天安门广场那块地儿,我小时候那儿是个大花园,那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我小时候上那儿抓蛐蛐。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09-12-25 13:23
幸福时光~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9-12-26 02: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星天外    时间: 2009-12-26 13:45
好帖子,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