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老北京口述史:关于内联升的记忆 [打印本页]

作者: 木子金军    时间: 2009-12-21 22:15
标题: 老北京口述史:关于内联升的记忆
  我(内联升第四代后人赵光煕)1941年生在天津,1944年回北京,关于内联升的记忆不多,都是小时候的事了。

  过去买卖家农历每月初二和十六要“吃犒劳”,一到这时,内联升的员工就带我去玩,他们叫我“小蘑菇”。“吃犒劳”有鸡、鱼、肘子等,相当丰盛,两张大圆桌,每张坐12人,当时内联升人已经不多了,但也得吃三拨儿。

  内联升伙食好,店里配了两个厨师,叫后殿龙和后殿虎,内联升讲究“待人以厚”,历史上几乎没开除过员工。我父亲说,有个伙计在外面犯事被拘留,本应开除,但还是留下了。早年间,伙计被开除,别的买卖也不敢再用他,这等于砸了他的饭碗。

  过去当学徒要伺候师傅、倒夜壶等,内联升没这个规矩。

  无心打造出百年字号

  内联升始于1853年,是我曾祖父赵廷一手打造的。他是天津武清人,不知怎么认识了丁大将军,成了好友,我查了很多书,也没查出丁将军的姓名。

  当时满人住内城,汉人住外城,李鸿藻是大学士,那么大的官,也只能住菜市口。汉官每天进城上班,非常不便,丁大将军拿了一万两白银,我曾祖父拿了几千两,办了内联升,只想提供一个大家喝茶、聊天的地方,没想做买卖。我曾祖父年轻时学过3年制鞋,顺手就把手艺捡起来了。

  丁大将军不打理生意,都是我曾祖父管,后来丁家干脆把股权卖给赵家,他们一直是好朋友。

  从没想过做大

  内联升从来没想过做大,我小时候在店里,没有工人加班加点干活,负责人也不催,一切以质量为重。

  内联升的鞋底都是用新布做的,一平方寸要缝60至66针,线脚也就小站米那么大,特别漂亮。纳好底,用水泡透,然后用木棍打软,再上炉烤干,重复三次,把布中的木浆完全打出来,内联升的鞋底拿在手里有弧度,穿到脚上就是平的。我小时候穿过,特别舒服,比现在的手艺强多了。

  内联升初期只给大内和官员做鞋,对外不张扬。为方便服务,内联升记录了买鞋人的脚的尺码,这就是《履中备载》,这样,他们再买鞋,内联升可以直接做好,送上门去。后来外地官员来京述职,都事先在内联升定鞋,送给上司,因为内联升知道尺码,当时称“内联升靴鞋,践遍陛阶”。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09-12-21 22:17
百年老店内联升
作者: 快乐人生    时间: 2009-12-21 22:19
    
作者: 匿名    时间: 2009-12-21 22: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erryjbn    时间: 2009-12-21 23:23
    
作者: 星天外    时间: 2009-12-22 12:28
关于内联升的记忆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