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亿元奇石”是怎样产生的?
[打印本页]
作者:
石老人
时间:
2007-10-28 13:12
标题:
“亿元奇石”是怎样产生的?
近年来,关于“亿元奇石”的报道不断出现,虽然内行对于这样的喊声不会认真对待,但它的背后却隐约衬托着有些变形的市场。
近日,青海一家主流媒体以将近一个版的篇幅介绍了一块名为《人之初》的黄河石奇石。令人惊异的是,报道称这块奇石价值亿元。但报道刊出后不久,青海收藏者胡其伟便投书本报:“几年前,这块石头在我面前以1600元成交。虽然目前国内奇石收藏投资不断升温,可从1600元到1亿元的增值幅度,显然是奇石市场的怪胎。”
不仅在西宁,就连广西、宁夏、北京等奇石交易的重要城市,千万元、亿元奇石近年来屡有出现。一块奇石到底根据什么定价1亿元?
从1600元到1亿元
胡其伟介绍说:“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藏友高志义从循化县买到一块奇石,当时找我过来欣赏。之后,我还为这块石头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1998年10月3日的《扬子晚报》上,题目为《黄河奇石‘人之初’》。”胡其伟所说的“人之初”奇石,便是西宁惊现的亿元奇石。
据介绍,这块黄河源头奇石高16厘米,厚度为8厘米,石质细腻,通体四周是黑白相间的条纹,框内画面惟妙惟肖地呈现出一个胎儿的形象,并且还是处于早期胚胎阶段,眼睛亦已发育,其他器官以及四肢尚不明显。大脑袋耷拉着,静静地蜷坐母腹中……
上述报道一出,立即在青海省内藏石界引起议论。很多收藏者都觉得这个价格不可思议,没有可能。据收藏者反映,观赏石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在西宁,最贵的奇石也不过两三万元,而且大多是1米多高、80厘米宽的大块黄河石。胡其伟告诉记者:“高志义获得这块奇石后不久即出手,当时我也在场,是以1600元成交的。七八年后,这块黄河石竟然价值上亿元,谁又是根据什么定出的天价?”
记者就此问题拨通了该篇报道作者刘海蓉的电话,她说,1亿元的价格是根据收藏者自己评估的结果。那么收藏者所说就真的可靠吗?记者欲再联系此块黄河石的收藏者,未果后,又请教了有关奇石收藏方面的专家。上海赏石协会副会长俞莹告诉记者:“据我了解,现在国内成交的上百万元的奇石最多也不超过10方,而超过200万元的奇石更是寥寥无几。现在市场上普遍看好的石种仍然是四大名石(即灵璧石、太湖石、昆石和英石),黄河石与之相比还是地方石种,怎么算也不可能价值1亿元。”
“亿元奇石”还有三块
国内藏石界近年来出现的“亿元奇石”不只这一块,近年来见诸媒体的至少还有内蒙古产的玛瑙石《鸡雏出壳》、银川收藏者手中的一块玛瑙石《岁月》、北京收藏者手中的《中国版图》奇石。媒体对于这三块奇石“铺天盖地”的炒作,更使这些天价奇石神秘莫测。
关于《岁月》奇石,《北京晚报》、《工人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称:“这块奇石约为成人拳头大小,酷似一位西洋老妇人头像,鼻子、嘴巴、额头上的皱纹、头发宛如真人。该奇石发现于两亿年前的火山喷发地区,经岁月沧桑,由三色玛瑙形成面容,黑色玛瑙形成五官,慈善安详与现代老妪形象巧合天成。这块命名《岁月》的奇石,有专家评价,此石是国际石坛的天然力作,是举世无双的国宝。据权威专家估价为9600万元。
对于玛瑙石《鸡雏出壳》的报道称:“仿佛蛋壳破处,一只色泽淡黄的毛茸茸小鸡伸头欲出,石质滋润、神态逼真。这块奇石被专家评估为1.3亿元。”
去年年底,北京一家都市报详细介绍了《中国版图》奇石。“一块中国版图形状的葡萄玛瑙被估价9600万元,这是中国地质大学及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学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华奇石——葡萄玛瑙‘中国版图’珍品鉴赏评估会”上评出的价格;这块葡萄玛瑙紫色与白色相间,葡萄球状结晶十分完美,而且整体形状与中国版图极其相似。”
俞莹认为:“天然的东西也存在比价效应,画面赏石也可以和其他艺术门类作比较。比如一件人工雕琢的玛瑙工艺品如果价值10万元,那么自然天成的同样类型的观赏石大约是其10倍左右。与绘画、书法作品相比,一些自然天成的文字石、画面石经常成为绘画的主题,也可能不可思议地貌似了某件名家之作。此时,美术品的价格也可以成为一种参考。但奇石的价格不可能超越中国艺术品的整体价格水平。”
“萄葡玛瑙呈粒状结构,是海底火山喷发产生的气泡经二氧化硅填充而成。因为海水的冲刷,这种圆球状结晶体很容易形成,因而萄葡玛瑙并不少见,真正的稀罕物是鱼眼玛瑙。现在市面上好一点的萄葡玛瑙一般也就万八千元。又因为是球状结晶体,所以如果是人工造型也并不是难事。奇石贵在自然天成,如果是人工造型,再好的石头也是一文不值的。9600万元,真是天方夜谭。”北京奇石收藏家吴增福评价说。
天价从何说起
诸多关于亿元奇石的报道中,专家的评价理由寥寥数语,且都是出于审美的主观判断,没有人能提供给媒体客观的定价依据。而有些媒体不明真相,一味追求轰动效应,“天价奇石”的新闻也的确是能赢得眼球的亮点。
吴增福说,古人用“瘦、漏、透、皱”四字来形容奇石之美,后人也将此作为评价奇石的标准,但“瘦”值多少分?“透”又值多少钱?恐怕专家也很难回答,但他们却敢漫天开价。
虽然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无论是石商还是收藏者,他们心中已经牢记每一块著名奇石的成交价,市场交易的价格也并非无根无据,同一石种、造型相近的奇石,相互之间在互为参照。所以便出现了黄河石在上海可能一文不值,但在青海却能卖出高价,灵璧石在广西柳州滞销,但在江南地区却奇货可居的局面。于是,对于天价,也各有标准,互不认同。
据了解,目前奇石主要以面对面的传统交易为主,进入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奇石实属“凤毛麟角”。1995年,深圳以7.8万元拍出一块黄河石《彩云归》;1997年,中国嘉德以42.9万元拍出一块《回归》石。吴增福认为:“零星的拍卖不足以形成价格体系,但能够上拍的奇石却都是公认的奇石精品。石友们对于拍卖会上成交的奇石还是普遍认可的。”
奇石市场怎么走
奇石近年来被收藏界看作是大有可为的艺术品投资亮点。在藏石界同样流传着不少财富神话,比如北京某奇石馆曾花800万元买来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石种,几年之后升值至少在三四倍;广西一农民的一块《盘古》奇石228万元卖给一位企业家等等。这些虽然无法确切考证,但奇石市场的发展却是事实。
与此同时,观赏石的品种越来越多。去年北京举办的全国奇石展上,展出了100多种奇石。广西的红河石、彩陶石,云南的版画大理石、云石,山东的崂山绿石、博山文石,湖北的菊花石、武陵石,河南的南阳石、牡丹石,北京的轩辕石、燕山石等等,奇石收藏范围的群体也在相应扩大。有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国奇石收藏者超过300万人。
石种多了,一些奇石的价格不降反升,也令市场人士兴奋不已。俞莹认为,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奇石收藏市场是奇石精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但在奇石市场,类似炒邮那样的炒作似乎不可能,因为石头是天然的,存量不确定,炒作意味着要冒很大的风险。奇石价格攀升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在跟风投资。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石种可能仅是各领风骚三五年,而经过市场一番洗礼的石种往往是很好的收藏投资品。俞莹预言,那些莫名其妙的奇石天价可能还会日新月异,虽然大家都知道不可能成交,这种上亿元的空喊什么也说明不了。奇石收藏投资的前景还是很好的,所以奇石真正的行情还是令人期待。”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