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京味儿十足的北京小吃 让你大饱口福
[打印本页]
作者:
大连红箭
时间:
2009-9-12 10:25
标题:
京味儿十足的北京小吃 让你大饱口福
京味特色的下午茶
导语
北京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堪称有口皆碑。清代《都门竹枝词》云:“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这些小吃都在庙会或沿街集市上叫卖,人们无意中就会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
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酸甜可口,不仅好吃,而且十分好看,红红的山楂按个头排列在竹签子上,外面还裹着晶莹剔透的糖稀,真是惹人喜爱。早些年在春节的庙会上,还时常看见串得长长的糖葫芦,最顶上还贴着一面小彩旗,一串足有几十个山楂果。被红红的果实压弯了的竹签子拿在手中一颤一颤的,更增添了一种节日的喜庆气氛。
冰糖葫芦的历史传说
绍熙年间,赵停最宠爱的黄贵妃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准见好。”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痊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
和冰糖葫芦相关的饮食文化
冰糖葫芦是北京很早就有的一种零食,每年一到九月底,就有小贩走街串巷,有挑担的,有扛稻草桩子的,上面插满冰糖葫芦,一路吆喝着:"葫芦冰糖,蜜嘞糖葫芦……"招引馋嘴的孩子们。冰糖葫芦以山楂的为正宗,还有海棠、荸荠、山药、葡萄、核桃仁的。大小也不同,最大的长达五尺,上插一面彩色小旗。买这种大糖葫芦,是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到和平门外琉璃厂逛厂旬庙会的节目之一。不过这种糖葫芦制作粗糙,是用麦芽糖蘸的,不如冰糖的好吃。?最小的则是冰糖葫芦中的精品。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回忆,冰糖葫以信远斋所制为最精,不用竹签,每一颗山里红或海棠均单个独立,所用之果皆硕大无比,而且干净,放在垫了油纸的纸盒中由客携去。" 我在另一本书中读到,信远斋的冰糖葫芦是"以竹签穿单个红果用冰糖蘸成"的;还有资料说信远斋最有名的是"豆沙冰糖葫芦",即将每个山楂都横剖为二,去核,在中间夹上豆沙,再用冰糖去蘸。时至今日,琉璃厂东街的信远斋早就卖起了可口可乐之类的东西,小小的门面久已不见昔日享誉京城的风光,冰糖葫芦的绝唱真的就成了广陵散,只怕再也无从印证梁先生的记忆是否有误了。梁先生说:"离开北平就没有吃过糖葫芦,实在想念。"这是老实话、家常话。然我每读到此,总感到故都秋风的萧瑟,老人深深的悲凉,不禁黯然。
冰糖葫芦有哪些营养价值
山楂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积、散淤血、驱涤虫、止痢疾,特别是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尤长于消肉积。也许是黄贵妃所食山珍海味积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曾经说过:“煮老鸡硬肉,入山楂数颗即易烂,则其消向积之功,盖可推矣。” 今人研究证明,山楂还有降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山楂食品也花样翻新,品种繁多。但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芦直至今日仍是受人们喜爱的吃食。
哪里可以吃到正宗的冰糖葫芦
提起北京的冰糖葫芦不得不说一下,早先北京的三家"信远斋""九龙斋"""不老泉"老字号.
信远斋的前身是信远斋蜜果店,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原址在东琉璃厂,创办人姓肖(一说姓刘),清光绪翰林、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朱益藩对信远斋的蜜果脯和酸梅汤非常欣赏,曾题写“信远斋蜜果店”匾额,悬挂在门楣之上。
不老泉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原址在琉璃厂,清纪昀(字晓岚)对不老泉的糖葫芦非常欣赏,曾题写“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不老泉”诗句自嘲。该店铺面卖货,后院加工,自产自销,主营季节应时当令的精美食品。冬季自制糖葫芦,该店制作食品的原料,挑选极为严格。冰糖葫芦的制法更是别具一格,山楂选用山东出产的优质金星山楂;辅料选用金黄色的冰糖。然后挑选上好的红果去核,串成一串,但果与果之间要留一定的空隙,使每一个红果均匀地沾上冰糖。有的还将果子切一个口子,夹上自制的细豆沙、核桃、山药泥,外面薄薄地贴上一层黑豆沙,豆沙上再摆列不同形状的白瓜仁,而后沾上冰糖汁。外观红、白、黑三色分明,食之甜酸脆绵,清香利口。
作者:
大连红箭
时间:
2009-9-12 10:27
驴打滚
承德地区盛产黍米,承德叫黄米,性粘。“驴打滚”就是用黍米做成的一种大众化小吃,在承德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驴打滚”是用黄米夹馅卷成的长卷,因卷下铺黄豆面,吃时将长卷滚上豆面,样子颇似驴儿打滚,因此得名。“驴打滚”的原料有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红丝和瓜仁。它的制作分为制坯、和馅、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
驴打滚源于满洲
豆面糕又称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源于满洲。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这一点连前人也发出疑问。《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就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还说:“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可见“驴打滚”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知雅号俗称,不知其正名了。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
驴打滚的传说
传说清乾隆平息了大、小和卓叛乱后,把新疆的一个维吾尔族首领的妻子抢到宫中作他的妃子,也就是香妃。
香妃被抢到北京后,日夜茶饭不思,乾隆急坏了,传旨给御膳房,说:如果谁能做出香妃爱吃的东西,不但升官,还赏银千两。这一来御厨们大显身手,使出了看家本领,山珍海味,风味名吃,做了数千样,但香妃连看也不看。乾隆只好下旨叫白帽营的人给香妃做家乡吃食送进宫。
话分两头说,香妃的丈夫自香妃被抢进宫后,也跋山涉水从新疆来到北京,藏身在白帽营里,想方设法打听香妃的下落。当他听说皇帝下旨让白帽营的人做一样最好吃的东西送进宫去给香妃吃,觉得这是个联系的好机会。于是就做了一盘他家祖传的自制点心江米团子,香妃见到这江米团子,就会知道是她丈夫来了。
江米团子送到宫中,太监问这食物的名字,于是就叫它驴打滚。宫女把驴打滚端到香妃面前,香妃一见,睛睛一亮,知道丈夫来了,便强打精神,夹起一个,轻轻咬了一口。
乾隆听说香妃吃东西了,高兴得什么似的。下旨让白帽营的艾买提天天做驴打滚送进宫来。从此,艾买提就天天做驴打滚送进宫来,驴打滚也就出了名。后来又流传到了民间。
和驴打滚相关的文化
“驴打滚”这道小吃,北方人可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南方人却不一定知道,更别说老外了,还以为是什么“活叫驴”之类的残忍菜,那是一道将驴子捆绑起来,一块肉一块肉地活剐,在火锅上涮熟着吃的传统“名菜”。一些餐馆将它翻译为“RollingDonkey”,也有这种残忍的意味在内,好象驴子痛得打滚一样。最后,才知道这道菜是小吃,是“带有甜豆粉的由粘性的大米作成的卷”(英语翻译为“glutinousricerollswithsweetbeanflour”),我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大概也就是过年时吃的糍粑之类。
“驴打滚”的做法、叫法、吃法,具有很强的地方性。中国人很有想象力,如此简单的一道小吃,却跟驴子挂上了钩,大概借助驴子在地上打滚时一身灰尘的模样,来形容这种糍粑。形象是形象,但如果你不在这种区域文化之中,你就没有办法感受到。在一些宰客的地方,你可能就因为这个叫法而上当受骗,店主会让你付吃驴肉的钱,而不是糍粑,因为你点的就是“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不宰你才怪。
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奶油炸糕简介
奶油炸糕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水开后,改用小火,将面粉倒人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自变成灰白色,不粘手时,取出稍晾成烫面。白糖用水化开,香草粉用水化开,适量鸡蛋液在碗内搅匀,分几次加入烫面中,最后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匀。
锅内倒花生油或生菜油,也可用牛油。但不宜用豆油或芝麻油,因为后两种油容易抵消奶油味,旺火烧至冒烟后,改用小火,此时将揉匀搅拌好的面团,500克分成40个均匀小球,人油锅前用手摁成圆饼,逐个下人油中,待饼膨起如球状,并呈金黄色时捞出,滚上白糖即成。
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
奶油炸糕的制作方法
原料:
水1/2杯(约125ml),面粉1/2杯(约70克)、鸡蛋2-3个、白糖1大勺、黄油1/2条(约50克)、香草香精1小勺
做法:
1、锅中放水1/2杯,黄油1/2条, 白糖1大勺, 烧开后,将面粉倒入,用筷子快速搅拌均匀。
2、将鸡蛋打匀,分次将蛋液倒入烫面内用筷子充分搅均,这一过程比较练臂力。加入香草香精(起到去除蛋腥味,如没有香草香精可不放),混匀后的面糊即为奶油炸糕的面坯。
3、将油烧热(油温勿过高) ,我用两个大的不锈钢勺:先用一个勺挖一坨面糊(大约有鸡蛋黄大小) 用另外一个勺蘸一下油将勺内的面糊轻轻拨进油内,经温油炸至鼓涨起来,呈金黄色即可捞出,沥干油,撒上白糖即可。
奶油炸糕——奶油篇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古代印度人就已掌握了原始的奶油制作方法。把牛奶静放一段时间,就会产生一层飘浮的奶皮,奶皮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印度人把奶皮捞出装入皮口袋,挂起来反复拍打、搓揉、奶皮便逐渐变成了奶油。但这种方法颇费时间,而且从牛奶中产出的奶油量也很少。
奶油炸糕——炸糕篇
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炸糕”。
奶油炸糕属于哪个菜系
北京菜又称京菜。主要指宫廷菜(以仿膳饭庄为代表)、宫廷菜(以谭家菜为代表)、清真菜和地方风味菜。北京地方风味菜由鲁菜转化而来,受其他菜系影响(粤、州、湘、鲁、苏、闽、浙、皖为中八大菜系),品种、口味都有变化。烤鸭、涮羊肉、烤肉是北京特有的三大名莱。八大菜系在北京都有名餐馆。较有名的还有孔膳堂经营的孔府菜。
北京小吃俗称“碰头食”或“菜茶”,融合了汉、回、蒙、满等多民族风味小吃以及明、清宫廷小吃而形成,品种多,风味独特。北京小吃大约二、三百种。包括佐餐下酒小菜(如白水羊头、爆肚、白魁烧羊头、芥末墩子等)、宴席上所用面点(如小窝头、肉末烧饼、羊眼儿包子、五福寿桃、麻茸包等)以及作零食或早点、夜霄的多种小食品(如艾窝窝、驴打滚等)。其中最具京味特点的有豆汁、灌肠、炒肝、麻豆腐、炸酱面等。一些老字号专营其特色品种,为仿膳饭庄的小窝窝、肉末烧饼、豌豆黄、芸豆卷,丰泽园饭庄的银丝卷,东来顺饭庄的奶油炸糕,合义斋饭馆的大灌肠,同和居的烤馒头,北京饭庄的麻茸包,大顺斋点厂的糖火烧等,其它各类小吃在北京各小吃店及夜市的饮食摊上均有售。
作者:
大连红箭
时间:
2009-9-12 10:29
糖卷果
糖卷果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糖卷果虽说是小吃却被看做是名副其实的药膳。看看主料您就知道了,山药鲜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精纤维及维生素等成分,是中医传统的用药。
糖卷果为啥深受女性的喜爱
糖卷果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糖卷果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山药鲜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精纤维及维生素等成分,是中医传统的用药。中医认为山药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肺、肾经,有补中益气、补脾胃、长肌肉、止泻和健脾。固精、益肺的功用。大枣更是中医和民间常用的滋补品,每100克干品含糖量63-76.3克,并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含量居各种鲜果之首,每100克鲜枣肉中含量达300-600毫克,人体利用率平均为86.3%。中医认为枣肉味甘性温,有补脾和胃、养气生津之功,可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贫血心悸、烦躁多梦等症。卷果主料为山药、大枣,是一道名副其实的药膳。
糖卷果源自回族
糖卷果源自回族,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清真食品。回族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糖卷果的药用功能
中医认为山药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肺、肾经,有补中益气、补脾胃、长肌肉、止泻和健脾。固精、益肺的功用。大枣更是中医和民间常用的滋补品,每100克干品含糖量63-76.3克,并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含量居各种鲜果之首,每100克鲜枣肉中含量达300-600毫克,人体利用率平均为86.3%。中医认为枣肉味甘性温,有补脾和胃、养气生津之功,可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贫血心悸、烦躁多梦等症。卷果主料为山药、大枣,是一道名副其实的药膳。
糖卷果的制作方法
取山药1500克去皮剁碎,大枣500克去核,果料切碎,两料拌匀后稍加水和面粉,搅拌均匀,用油皮将拌匀的料裹包好,上笼蒸5分钟;准备消毒过的干净豆包布一块,将蒸得的原料趁热置于布上,捏成三角状长条,凉后切成小手指厚般的块,入七成热的油锅,炸成焦黄色时捞出;另用锅加油、水、桂花、白糖,小火熬成糖稀,将炸得的卷果倒人,裹上糖汁,撒上白芝麻和白糖,软绵香甜,十分可口。因其有滋补作用,去南来顺饭庄用餐的食客每每点要,成为饭店的名牌小吃之一。
制作详解:
菜系及功效:清真菜补气食谱、健脾开胃食谱、增肥食谱
工艺:糖溜
糖卷果的制作材料:
主料:山药1000克
辅料:小枣(干)250克,油皮300克,小麦面粉300克,梅子50克,金糕100克,桂花10克,芝麻50克
调料:麦芽糖100克,白砂糖40克,花生油300克
糖卷果的制作步骤:
1、将山药法净去皮,拍松切成碎块;
2、小枣去核洗净;
3、青梅切丝;
4、金糕切条;
5、将山药、枣、青梅放入盆中,加入适量水,面粉搅拌均匀;
6、均放在3张油皮内卷成卷,放入锅中蒸30分钟至熟;
7、用净湿布将卷果裹上捋成三角状,晾凉后切成1厘米厚的片;
8、将卷果片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色;
9、炒勺上火,放入白糖、饴糖、水、熬至糖熔化成黏汁;
10、加入桂花,放入卷果,颠翻均匀;
11、撒上芝麻,分装在盘中,再撒上白糖,放上金糕即可。
糖卷果的制作要诀:
本品有油炸过程,需备花生油约1000克。
食物相克:
山药:山药与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作者:
大连红箭
时间:
2009-9-12 10:30
面茶
面茶是北京特色小吃中的滋补佳品,它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面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
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卖。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的。为什么要用这种吃法呢?这与品尝面茶的风味有关。
豆汁
豆汁是北京的风味食品之一,颜色灰绿,浆汁浓稠;一说起它,老北京人就津津乐道,而喝不惯的人则会紧皱眉头,嗤之以鼻:“什么呀,跟泔水似的,真难喝!”豆汁,好喝?难喝?爱喝的说它好喝,不爱喝的说它难喝;会喝的觉得它好喝,不会喝的觉得它难喝。
豆汁的历史
豆汁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乾隆十八年(1753),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
贫富皆宜的豆汁
有人说,豆汁是老旗人的吃食,其实喜欢喝豆汁的并不局限于民族,也不拘贫富。旧时,有穿戴体统者,如果坐在摊上吃灌肠或羊霜肠,就会被人耻笑,但在摊上喝豆汁则不足为耻。卖豆汁的照例是从粉房将生豆汁趸来,挑到庙上,就地熬熟。前边设个长条案,上摆四个大玻璃罩子,一个放辣咸菜;一个放萝卜干;一个放芝麻酱烧饼、“马蹄”(此系另一种形式的烧饼,状如马蹄,故名。有椒盐马蹄、两层皮的水马蹄之分);一个放“小焦圈”的油炸果。案上铺着雪白桌布,挂着蓝布围子,上面扎有用白布剪成的图案,标出“×记豆汁”字样。夏天还要支上布棚,以遮烈日。经营者通常为一、二人,不停地向游人喊道:“请吧,您哪!热烧饼、热果子,里边有座儿哪!”
豆汁——北京风味
老北京人爱喝豆汁,或者直接买来生豆汁回家自己熬,一般冬天都这么喝;或者是到庙会和街头的豆汁摊儿上去喝,一般夏天这么喝。现如今,走街串巷豆汁小贩都没有了,庙会上还偶尔见到。豆汁难觅,正宗豆汁更难觅。这可苦了那些爱喝豆汁的北京人了,他们只能到那么有限的几个小吃店去满足这一口了。
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
做豆汁的经典名店
在西城区护国寺街里的护国寺小吃店还能领略到比较正宗的豆汁。
有种说法:“北京豆汁儿,旗人的命根儿”不无道理。豆汁儿最初是清宫御膳的一种饮料。虽“味儿”个别,但有保健的功效。夏天可消渴解暑,冬季能清热温阳,四季喝它,益于开胃健脾、去毒除燥。喝豆汁儿有讲究,得配上焦圈、咸菜丝儿。人们说,豆汁儿是“味在食外”的特色小吃。为了保持特色,自五十年代至今护国寺小吃店坚持经营不断档。一些国外侨胞,港澳同胞来特地到护国寺小吃店一品豆汁,感受浓郁的北京地方风情。1997年8月份在原国内贸易部、中国烹饪协会等组织的首届“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护国寺小吃的豆汁儿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作者:
大连红箭
时间:
2009-9-12 10:32
焦圈
北京风味小吃。本品色泽深黄,形如手镯,焦香酥脆,风味独特。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老北京吃烧饼爱夹焦圈,喝豆汁的时候也爱就着焦圈。焦圈是种古老的食品。
焦圈简介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油香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种古老食品,制作比较麻烦,由于劳效太低,一般吃食店不愿制作,故有一段时间常断档。说到炸焦圈,北京人都知知道一个“焦圈俊王”,原是“南来顺”职工,已故去。他的技艺一般人不能与之相比,炸出的焦圈个个棕黄,大小一般,特别是具有香、酥、脆的特点,放在桌上,稍碰即碎,决无硬艮的感觉。
北京护国寺小吃店和群芳小吃店制作的焦圈,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焦圈——玲珑如手镯
要说上品的焦圈,讲究炸出来色儿深黄,油亮光滑,小巧玲珑,形同手镯一般
焦圈的制作方法
一、将精盐、碱面、明矾一起放人盆中,轻轻砸碎,加入温水150克,用木槌研搅。研搅时,盆中发出“嗡嗡”的声音,并均匀地冒起半个米粒大的泡沫,才符合要求。如研搅时不起泡沫,即是碱大,可适量加些明矾;如泡沫很大,且较长时间不消失,则是矾大,可再加些碱。研搅合适后,再倒人温水150克搅匀,即成调料溶液。
二、从盆中取出1/10的溶液留起来备用。将面粉倒人盆内,与溶液一起和成面团。从留起来的溶液中取1/2洒在面团上揉匀,并将面团对折一下,盖上湿布,饧15分钟。然后,取下盖布,双手蘸上剩下的溶液将面团按揉几分钟,翻过面团再按揉几分钟,仍将面团对折一下,盖上湿布,再饧15分钟。第三次,在面团表面涂上一层花生油,再按揉一遍,对折起来饧15分钟。第四次,将面团放在抹了油的案板上摁平,用小炸刀在面团上随意划一些横竖交叉的刀纹(以使其饧得快),对折后,在面团表面涂上薄薄的一层油,再饧60分钟。
三、用小炸刀将饧好的面团切割下3.3厘米宽、19.8厘米长的一条,有油的一面朝上,横放在油案板的边沿上,用手压薄压平。然后,将条的一端用左手压在案上,右手将另一端向外一抻,抻成很薄的长条。用刀将长条每隔2.0厘米宽剁一刀,即成为制坯的小剂。随后取两个小剂,油面对油面地横着摞起来,用双手的中指在小剂中间横摁一道沟,再用小炸刀顺着沟切一道缝,即为面坯。
四、将花生油倒人锅内,在旺火上烧到六成热,把面坯逐个稍抻一下,,放人温锅中炸。面坯在热油中很快就浮起来,立即用长筷子将它翻过,并将筷子插入缝中,来回轻轻地碰撞缝的两端,将缝碰宽后,再用筷子将缝撑圆,并套在筷子上划几个圆圈,面坯就成了一个圆形的圈。这时要勤翻过,每个至少翻4次,将圈两面都炸成深黄色即成。
和焦圈相关的文化记载
宋代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诗,相传是中国第一首产品广告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
艾窝窝
艾窝窝是北京一款用糯米制作的清真风味小吃,其特色是色泽雪白,形如球状,质地粘软,口味香甜。不仅北京人喜欢这款小吃,就是进京的外地人也常常要品味一下这款闻名全国的清真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艾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 《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 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艾窝窝的流传跟香妃有关
艾窝窝源于维吾尔族,其中还有一段艾窝窝与香妃的传说。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政府在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时,伊帕尔汉家族配合平叛有功,于二十五年随全家奉召进京。伊帕尔汉被召入宫,时年26岁。初封为贵人,后册封为容妃。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浑身自然散发出一股清馨的香气,备受乾隆宠爱,所以叫香妃。香妃是维吾尔族穆斯林,为了使香妃开心,乾隆十分尊重香妃的生活习惯,专门在宫中配备了一名叫努伊玛特的维吾尔族厨师为香妃做清真饭菜。
相传香妃入宫前已为人妇,入宫后,香妃非常思念她的丈夫,日夜茶饭不进,这可急坏了乾隆皇帝。他急忙下旨给御膳房:有谁能做出使香妃爱吃的食物,赏银万两。御厨们都想得到重赏,想尽名膳美食,各献绝技。于是,山珍海味、风味名食,做了数千样,可是端进宫内,香妃连看都不看。无奈之下,乾隆只得让维吾尔族人给香妃做家乡的饮食送进宫中。
再说,香妃的丈夫自香妃被召入宫后,也很想念香妃,就不远万里,爬山涉水从新疆来到京城,设法与香妃联系。当他听说乾隆下旨让维吾尔族人做一样家乡最好吃的食品送进宫时,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委。香妃的丈夫知道这是与香妃联系的最好机会,就做了一种江米团。这种江米团食品制法特殊,是香妃丈夫在家时经常做给香妃吃,别人都没见过,只有香妃吃过,所以只要她一见到这种江米团食品,就准会知道是她的丈夫来了。
江米团做成后,被送进了宫里,太监问香妃的丈夫:“这叫什么名字?”他想自己姓“艾买提”,就急中生智,脱口而出:“叫艾窝窝。”宫女将艾窝窝端到香妃面前,香妃见到艾窝窝,心知自己的丈夫来到京城,十分悲痛,泪流如雨,她轻轻地拿起一个艾窝窝咬了一口……
乾隆得知香妃想吃东西了,很高兴,于是下旨让在京城的维吾尔族人天天制做艾窝窝给香妃用膳,从此,艾窝窝就出了名,成为一款有名的宫廷名食。这一名食也很快传到北京和新疆维吾尔族民间,特别是北京人更喜欢吃艾窝窝。至今在北京民间还流行有关艾窝窝的一首民谣:“白黏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搓。浑似汤元不待煮,清真唤作艾窝窝。”艾窝窝是春夏季美食,每年一到春节,各家清真小吃店就陆续添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
艾窝窝的制作方法
原 料:
江米饭,还有面粉、白糖、芝麻、核桃仁、山楂糕。
* 作:
1、蒸面:把面粉放入蒸笼里开锅后蒸15分钟就可以了。
2、擀面:蒸过的面粉会发干发硬,因此等面晾凉后,要用擀面杖把面擀碎,擀细。
3、拌糖馅:您只要把蒸过的面粉,白糖,芝麻,还有碾碎的核桃仁搅拌在一起就可以了。另外还要把山楂糕切成小块状。
4、包馅:取一勺江米饭,将它放在面粉上来回搓揉,使江米饭完全沾满面粉, 然后将它按扁,薄厚由自己喜好而定。再包上刚刚拌好的糖馅,然后将周边捏合到一起,再在上面点缀一小块切好的山楂糕,好了,艾窝窝就做好了。
小贴士:
制作艾窝窝和切糕都需要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蒸江米。怎么样把江米蒸得好吃,有嚼头的办法:首先把江米泡4个小时以上,时间越长越好。然后把泡米的水全部倒掉,再上锅干蒸。如果您使用微波炉,1斤米用中高火蒸12分钟即可。如果使用普通蒸锅,开锅后蒸15分钟就可以了。12分钟后将容器取出,再向江米中倒入开水,边倒开水边搅拌,使江米充分吸收水分。这样做出来的江米才会有劲儿,有拉力,吃的时候口感才好。等到江米完全被搅拌成糨粥状就可以了。然后盖好盖,再上微波炉用中高火蒸10分钟。普通蒸锅开锅后蒸15分钟。10分钟后将容器取出,再用铲子用力将米粒碾碎。这样米就处理好了。
艾窝窝的营养价值
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索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适宜体虚自汗、盗汗、多汗、血虚、头晕眼花、脾虚腹泻之人食用;适宜肺结核、神经衰弱、病后产后之人食用;凡湿热痰火偏盛之人忌食;发热、咳嗽痰黄、黄疸、腹胀之人忌食;糖尿病患者不食或少食;另外由于糯米极柔黏,难以消化,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老人、小孩或病人更宜慎用。
作者:
大连红箭
时间:
2009-9-12 10:34
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在北京是一种尽人皆知的食品,它是将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有时也用猪腰子),买一碗主食副食和热汤都有了。具体制作过程是这样的:把处理好的猪小肠和猪肺切成小段投入用多种香料、调料配制的卤汤煮,八成熟的时放入生面火烧、炸豆腐片、血豆腐,待到肠、肺烂熟,火烧煮透又不脱形的时候捞出,小肠切段,肺、火烧、炸豆腐切块,浇卤汁,加蒜汁、酱豆腐汁、香菜,醋、辣椒油根据口味自行添加。
炒肝
炒肝是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澥的特色。炒肝儿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北京小吃,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主料,以蒜等为辅料,以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最初吃炒肝时讲究沿碗周围抿并要求搭配着小包子一块吃,但现在吃炒肝早已没有那么多讲究了。
炒肝简介
北京炒肝历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清朝同治年间,会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当时京城曾流传“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后语。吃炒肝时应就着小包子沿碗周围抿食。清代炒肝的制售者有铺面和肩挑两种。
炒肝的由来
清朝同治年间,前门鲜鱼口胡同的会仙居发明不勾芡方法制做炒肝,现在,会仙居被认为是炒肝的创制者
吃炒肝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适宜气血虚弱,面色萎黄,缺铁性贫血者食用;适宜肝血不足所致的视物模糊不清,夜盲.眼干燥症,小儿麻疹病后角膜软化症,内外翳障等眼病者食用;适宜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食用;适合贫血的人、常在电脑前工作、爱喝酒的人食用;
2、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及血脂高的人忌食猪肝,因为肝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有病而变色或有结节的猪肝忌食。
食物相克
猪肝忌与鱼肉、雀肉、荞麦、菜花、黄豆、豆腐、鹌鹑肉、野鸡同食;不宜与豆芽、辣椒、毛豆、山楂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同食;动物肝不宜与维生素C、抗凝血药物、左旋多巴、优降灵和苯乙肼等药物同食。
食疗作用
猪肝味甘、苦,性温,归肝经;
有补肝、明目、养血的功效;
用于血虚萎黄、夜盲、目赤、浮肿、脚气等症。
炒肝的做法
美食材料
材料:猪肝250克、笋1根、芹菜3棵、胡萝卜半根。
调味料:酒1大匙、蚝油2大匙、糖1茶匙、胡椒粉少许、芡汁半大匙。
美食做法
1、猪肝切厚片,放入加有1大匙酒的开水中氽一下,待猪肝变白时捞出,浸入冷水;
2、笋先煮熟再切片;芹菜洗净、切小段;胡萝卜去皮,煮熟再切片;将所有调味料调匀成综合调味料;
3、用2大匙油炒笋片、胡萝卜片和芹菜段,接着放入猪肝同炒,然后淋入综合调味料,炒匀即盛出。
美食关键
1、猪肝切厚片,这样比较有弹性,切得太薄一煮就缩反而会变硬。
2、氽烫猪肝时,要多翻动,用手按猪肝片中间,若没有软软的感觉就表示好了,立刻冲冷水可快速降温,保持嫩度。
炒肝名店推荐
1,天兴居。最老牌儿的炒肝店,特点是大肠的火侯掌握得恰到好处,碗还是那种最传统的高桩小瓷碗。以前俺老去,因为是正宗名门,俺的要求比较高,用挑剔的眼光来看有两点不足:首先是没有大小碗之分,就一种规格,一碗两块;此外偶尔会发现肝片并不全是肝尖,白玉微瑕。地点在前门往南约300米,过“都一处”后,顺路东的鲜鱼口街向东约150米路北,店内墙上还贴着炒肝的介绍和天兴居的由来。
2,凯琳饭馆。俺觉得比天兴居的蒜味更浓些,口味偏咸,包子一般般。上文提到过,他那里的卤煮也不错。地址在虎坊桥路口西100米两广路路南,紧挨着湖广会馆饭庄。
3,鼓楼脚下一饭馆。对着鼓楼吃炒肝的感觉真的很好,要是碰上迈着方步、提笼架鸟的一位爷,准得迷惑一下是不是又回了咱大清帝国。有两次周末早上去过,都排队二十余人。芡汁挺鲜,可俺觉得实质性内容偏少,蒜味似乎还应该更浓些。大碗2.5元,小碗1.7元。饭馆好象没名字,但挺好找,地点在鼓楼东北墙外,钟楼湾胡同的路牌正对着,门口有炒肝、卤煮火烧的招牌,下回俺准备试试那里的卤煮。
4,安乐林炒肝赵。离南二环比较近,最近去得勤些,跟以上三家有明显区别:芡汁颜色浅、整体口味淡;加了姜末;猪肝片比其它地方更大更醒目。虽然跟正宗的炒肝略有不同,但给的多,实惠,大肠在碗里的密度很大,口轻和加姜都恰好符合俺的要求。盛肝儿师傅的动作颇有些表演成分,大勺上下挥舞,盛肝儿的时候全身似乎没有一处不使劲的。大碗两块,小碗一块五。地点在南二环景泰桥(天坛南门)往南约500米,蒲黄榆路口奔西约400米,景泰路与安乐林路交叉口的东北角。
作者:
快乐人生
时间:
2009-9-12 10:35
作者:
老戴、daiming
时间:
2009-9-12 10:50
好吃、想吃……
作者:
帝国的骄阳
时间:
2009-9-12 11:20
作者:
home0422
时间:
2009-9-27 11:09
看的饿死了
作者:
木子金军
时间:
2009-9-27 11:12
北京特色小吃,我最喜欢喝面茶和豆汁儿了。楼主介绍的很详细,感谢分享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